号角吹响!全国高校科研人员冲锋战"疫"
时间:2020年02月06日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高校科研工作者纷纷把科研精力投入到最紧迫的疫情防控攻关任务上来,争分夺秒的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一、应用到战“疫”攻坚战中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团队公布两种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院士和17年前面对SARS一样再次义无反顾地冲在了防疫最前线。在科研攻关方面,李兰娟院士团队先是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2月4日在武汉公布了又一项研究成果,阿比朵尔(国家药监管理局审批名称为阿比多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
天津大学:1小时高灵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天津大学团队联合金麦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经过艰苦攻关,成功研发1小时就可检验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可以针对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在病毒潜伏期介入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为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盒出炉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教授、徐宏研究员团队历经数年研制并实现产业化的纳米磁性载体,为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盒出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该技术可实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高效分离、捕获与快速检测,已应用于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1月24日,该检测试剂盒通过了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的检验,成为我国法定检验机构检定合格的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
厦门大学:一键快检新型冠状病毒
厦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厦大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庆阁团队研制出迎战新型冠状病毒的“神器”--新型冠状病毒现场检测一体机。该型仪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现场检测,无需严格实验室条件和专门培训,仅需一步加样,大概一个小时后,仪器可自动完成检测并出具报告。除此之外,李庆阁教授还带领团队联合该学院张永有教授,突击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RNA假病毒标准品,病毒裂解和病毒核酸保存管,以及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并于近日临床应用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福州大学:自主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
福州大学1月31日披露,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已自主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与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量产。此次研发的试剂盒符合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对病毒的多重靶点进行检测,拒绝漏检,灵敏度高,一步法操作,耗时短,步骤简便,并具备严格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科大学:筛选发现多种药物或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药科大学紧急组织多个研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开展了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潜在药物的筛选研究工作,努力为一线防控治疗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药物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余文颖团队一改“基于靶点找药”的传统研究思路,创新筛选方式,即以现有的X-RAY单晶衍射证明的有活性的SARS抑制剂为模板,采用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在所有上市药物里进行药物筛选,迅速发现了多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药物,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具体分析,余文颖团队找到了1个广谱抗病毒药物和3个抗HIV蛋白酶抑制剂、1个ACE抑制剂类的抗高血压药物、1个治疗肺结核的抗菌药和10个广谱抗菌药物等。这些药物单独或者联用组合,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三大高校:大数据技术预判疫情“走向”
由四川大学牵头,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利用现有数据存储平台、运算平台,结合历史上国内外所有重大流行病和重大灾害的数据和规律,判断未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趋势,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研究基础、培育一流的研究团队,为新型流行病研究和防控贡献科学力量。
二、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论文”
北大等研究成果或将提供灵敏简单的新型冠状病毒测序手段
北京大学的黄岩谊和谢晓亮研究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王建斌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布研究论文,称已开发出名为SHERRY的转录组测序快速建库新方法,这一方法有望助力新型冠状病毒的测序。
据介绍,新转录组测序快速建库方法将简化建库的过程,同时大幅减少样品的用量。整个流程需要5个步骤,可在1个试管中完成,时间仅约4小时,其中手工操作时间不到半小时,成本仅为常规方法的五分之一。研究团队的首个临床应用就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测序。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序列已被中国科学家测出。与现有的RNA测序建库方法相比,SHERRY更灵敏、更简单,这对检测和分析十分重要。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较长,且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为了能让这种善于潜伏的病毒更快现身,人们需要灵敏度更高的检测试剂盒。
复旦大学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
2月3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名在海鲜市场上工作的患者,该患者于2019年12月26日入住武汉市中心医院,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症,包括发烧,头晕和咳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品的基因组RNA测序,鉴定了一种新型的RNA冠状病毒,在此称为为WH-Human-1冠状病毒(也是后面称为的2019-CoV)。对完整病毒基因组(29,903个核苷酸)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与一组SARS样冠状病毒最相似(89.1%核苷酸相似性)。2019-nCoV和SARS-CoVRBD结构域之间氨基酸序列的高度相似性和预测的蛋白质结构表明,2019-nCoV可能有效地利用人ACE2作为细胞进入受体,潜在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中山大学揭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治疗武汉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
1月31日,中山大学医学院郭旭舜团队在bioRxiv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odeling Evaluation of the Binding Abilities of Ritonavir and Lopinavir to Wuhan Pneumonia Coronavirus Protea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两种蛋白酶--冠状病毒内肽酶C30和类木瓜蛋白酶的结构模型,并将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分别与蛋白酶模型对接。在所有的拟合模型中,利托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结合最优。并且也发现相对于木瓜蛋白酶,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结合更优。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克力芝对武汉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
三、密集启动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1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召集全校有关科研团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讨论确定了4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协调提供先期启动经费。
2月1日,教育部科技司发布365体育投注支持申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浙大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项目面向全国高校科研工作者开放申请,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途径的流行病学大数据、干预阻断方案、患者心理干预、关键致病机制、新颖快速诊断检测技术、临床防控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2月3日,重庆大学发布组织申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防治”应急科研专项通知,支持各单位(含附属医院)具有相关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的科研人员,围绕2019-nCoV感染途径、干预阻断、新颖快速诊断检测技术、临床防控和治疗、患者心理干预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2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组织申报基本科研业务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应急科研项目。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七大方面,加强针对2019-nCoV病毒溯源、致病机理、传播感染、防控治疗等的深入研究。
2月4日,四川大学第一批13个项目立项并下达经费开始实施。学校第一批应急项目以华西医学为主体,从医学的各个方面协同攻关,先行汇集整个华西医学的储备,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围绕快速诊断、传播预测模型、关键致病机制、医护一体化综合防控、快速消毒产品、药物研发、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心理干预等进行系列研究和集成攻关。此外,四川大学第二批项目已完成征集汇总,将尽快评审立项,启动实施。
2月5日,同济大学启动首批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首批项目主要依托同济大学牵头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前沿技术,与医学、生命、信息、交通、测绘、土木、城市、管理等多学科协同交叉,重点开展疫情城市/社区时空宏观传播、个体移动与交通出行、装配式智能建造隔离区与资源智能调管、疫苗研制和智慧诊断救治、机器人与无人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攻关。
下一条:“第一天”的又一次特殊会议,习近平为下一步战疫“再划重点”
【关闭】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504号
电话:0546-8680700 8680697(传真)
鲁ICP备05017419号 鲁公网安备:37050202370818
等保测评备案证明编号:37911843001-00002